
教師

身為一位教師應該知道些什麼呢?
青少年時期是孩童時期與成人時期的轉換歷程。青少年時期可以視為一個十字路口,在這裡建構身分、尋求自主和對於新事物的經驗都會為他們帶來新的風險與損失。鑒於大腦逐漸成熟,以及面對社會上的各種挑戰,使得精神疾病常常初發於青少年時期,包含憂鬱症。憂鬱症因其發作頻率、嚴重程度和導致自殺的風險而引人注目。校園是自我認同和避免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的重要環境。當學生的行為和課業表現狀況改變時,教師通常會懷疑學生遇到問題。不幸的是,這些變化可能會被歸因於其他原因,而錯過介入的寶貴機會。
青少年時期的憂鬱症
憂鬱症會造成龐大的負擔:它在一生中影響將近1/4的女性和1/8的男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紀錄,6.2% 9~17歲的孩子和青少年患有憂鬱症,其中女性更為常見。
與孩童時期比起來,青少年時期要面對更多的挑戰。這些挑戰會增加憂鬱症的脆弱性,像是失去父母、被父母拒絕、社會孤立、貧窮、學業壓力和父母的要求、虛幻的擔憂、對個人未來的恐懼、社會虐待和同儕霸凌。
與成年時期相比,青少年時期能夠運用的應對策略較少,他們在面對壓力來源時相對缺乏經驗,且可能會採用適應性較差的應對策略。
憂鬱症不僅僅是「感覺不太舒服」
憂鬱症並不僅僅是一種特定原因導致暫時不舒服或憂鬱的感覺,它是一種需要專業協助且可以被治療的醫學疾病。有時會很難區分任何人時不時經歷的傷春悲秋感抑或是憂鬱症狀。最重要的區分特徵是個人經歷和對社會、人際交流和工作生涯的負向影響,持續至少兩週以上。醫師和臨床心理師們將參考一系列症狀來評估病患是否符合診斷標準。
辨識憂鬱症
如果出現以下特徵,其中有些很可能是憂鬱症狀,且這個人可能患有憂鬱症:
- 對於過去參與和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像是跟朋友一起出去玩、看足球比賽等、
- 長期抱怨疲憊或沒有活力、
- 學業表現退步、
- 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專注在學習上、
- 表現出絕望、無助和整體的悲觀主義、
- 食慾下降、體重減輕、失眠或嗜睡、對性失去興趣
- 超乎預期的更頻繁嘗試藥物或濫用藥物、
- 專注在死亡或其他自傷的行為上、
這些症狀通常對不同方面造成影響。症狀的多寡和嚴重程度會隨著不同個案和時間推移有所不同。
憂鬱症治療
最重要的憂鬱症治療核心為抗憂鬱藥物及心理治療。對於特定類型的憂鬱症或拒絕常規治療的個案,還可以有其他類型的治療選擇(運動、創造力活動、飲食療法等等)。通常最好的解決方法會是結合多種治療方式。